噬菌體培養及效價測定說明

噬菌體培養法

一. 液體培養法

1. 將指定之寄主細菌以液體培養法於適當溫度下培養,一般培養16~24小時。

2. 將噬菌體原液100 μl 與寄主細菌懸浮液300 μl均勻混合,靜置15分鐘使其感染。

3. 將混合液接種至含10 ml新鮮液體培養基的試管中,於適當溫度下振盪培養約8~24小時,培養時間依噬菌體之不同而異。

4. 將培養液移入離心管中,以10,000 rpm (5,000 g)離心10分鐘,以沉澱寄主細菌。

5. 將上清液移至新管中,以0.22μm孔徑之過濾器(filter)去除殘餘菌體,即得不含寄主細菌之噬菌體原液。但因噬菌體原液呈透明狀,無法以肉眼直接判斷其增殖效果,故應測定其效價以確認增殖培養之成效。

二. 雙層瓊脂培養法

1. 將指定之寄主細菌以液體培養法於適當溫度下培養,一般培養16~24小時。

2. 將噬菌體原液100 μl 與寄主細菌懸浮液300 μl均勻混合,靜置15分鐘使其感染。

3. 將混合液加入5 ml 冷卻至45℃的0.7﹪瓊脂培養基中,均勻混合後立即平鋪在已倒好的1.8﹪瓊脂培養基平板上。

4. 待平板凝固後移至適當溫度之培養箱中,一般培養8~24小時,培養時間依噬菌體之不同而異。

5. 以上述相同之步驟製作另一不含噬菌體之對照組。

6. 將培養好的平板與對照組比較其澄清度,一般含噬菌體之平板呈澄清狀,而僅含寄主細菌之對照組則呈混濁狀。

7. 將含有噬菌體之平板置於 -20℃下4~5小時後,取出置於室溫下解凍。

8. 將解凍後產生的液體移入離心管中,以10,000 rpm (5,000 g)離心10分鐘以沉澱寄主細菌。

9. 將上清液移至新管中,以0.22 μm孔徑之過濾器(filter)去除殘餘菌體,即得不含寄主細菌之噬菌體原液。

三. 表面瓊脂培養法

1. 將指定之寄主細菌以液體培養法於適當溫度下培養,一般培養16~24小時。

2. 將寄主細菌懸浮液3 ml均勻平舖於1.8﹪瓊脂培養基平板上,靜置2小時。

3. 將多餘的寄主細菌懸浮液吸出,再將噬菌體原液0.3 ml均勻塗抹於平板上。

4. 於適當溫度下培養約16~24小時,培養時間依噬菌體之不同而異。

5. 取5 ml 新鮮液體培養基加入平板中,以 L 形玻棒刮洗下平板表面之菌體。

6. 將刮洗下之液體移入離心管中,以10,000 rpm (5,000 g)離心10分鐘以沉澱寄主細菌。

7. 將上清液移至新管中,以0.22 μm孔徑之過濾器(filter)去除殘餘菌體,即得不含寄主細菌之噬菌體原液。

噬菌體效價測定法

一. 點滴法

1. 將指定之寄主細菌以液體培養法於適當溫度下培養,一般培養16~24小時。

2. 取300 μl 寄主細菌懸浮液加入5 ml 冷卻至45℃的0.7﹪瓊脂培養基中,均勻混合後立即平舖於已凝固的1.8﹪瓊脂培養基上,並靜置30分鐘以上使其凝固。

3. 以1% peptone為稀釋液,將噬菌體原液做10倍序列稀釋,一般稀釋至107倍即可。

4. 將平板劃分為八個區域,以pipetman取不同稀釋倍數之噬菌體稀釋液各 1 μl,分別接種於不同的區域上。

5. 將平板置於適合的溫度下,一般培養8~24小時,待溶菌斑產生後觀察並計算其數目。一般噬菌體濃度太高的區域會融合成一個大的溶菌斑,而濃度適中的區域會形成肉眼可觀察的溶菌斑。

6. 噬菌體效價 (pfu/ml)=溶菌斑數×稀釋倍數×取樣量折算數
例如:噬菌體原液稀釋倍數為106,取樣測定量為0.001 ml (則取樣量折算數為1000),三個滴定點的溶菌斑數目分別為15、18、16,則噬菌體原液的效價為:
1/3(15+18+16)×106×1000=1.63×1010 (pfu/ml)

二. 雙層瓊脂培養法

1. 將指定之寄主細菌以液體培養法於適當溫度下培養,一般培養16~24小時。

2. 以1% peptone為稀釋液,將噬菌體原液做10倍序列稀釋,一般稀釋至107倍即可。

3. 取噬菌體稀釋液100 μl 與寄主菌液300 μl均勻混合,靜置15分鐘使其感染。

4. 將上述混合液加入5 ml 冷卻至45℃的0.7﹪瓊脂培養基中,均勻混合後立即平舖於已凝固的1.8﹪瓊脂培養基上。

5. 將平板置於適合的溫度下,一般培養8~24小時,待溶菌斑產生後觀察並計算其數目。

6. 噬菌體效價 (pfu/ml)=溶菌斑數 ×稀釋倍數 ×取樣量折算數
例如:噬菌體原液稀釋倍數為107,取樣量測定量為 0.1ml (則取樣量折算數為10),三個平板的溶菌斑數目分別為275、252、263,則噬菌體原液的效價為:
1/3(275+252+263)×107×10=2.63×1010 (pfu/ml)